標題:

免費註冊體驗

 
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
what is 五區總辭

發問:

what is 五區總辭

最佳解答:

五區總辭是最初由屬香港泛民主派的社民連提出的政治行動,意思是指香港的五個選區,即香港島、九龍東、九龍西、新界東及新界西,每區有一位泛民立法會議員辭職,產生五個空缺席位,然後按香港法規必須進行補選。由泛民設定一個議題,即是否要實行2012雙普選,當選民投票予泛民參選者,便是支持二零一二年雙普選。也就是說,對二零一二年是否雙普選作變相公投。當五區泛民議員再次當選,即代表二零一二雙普選具有相當的民意基礎。希望以此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造成政治壓力,並在國際間引起廣泛的關注。如果做到「五區總辭」的話,最早2010年中將實行補選。 背景 中國在1997年收回香港主權後,簽訂基本法在港實行一國兩制,讓香港地區享有高度自治。在一國兩制的初步構想中,意為台灣作出示範,將一國兩制推向台灣而鋪路。但在台灣民進黨執政八年後,台灣主權意識漸濃,中國已經差不多放棄以一國兩制的制度招攬台灣民心。 而在香港實施的〈基本法〉,第45條及68條分別規定:等條件成熟後,最終將在香港進行特首以及立法議員的普選。[3],但是根據《基本法》附件一第7段:「2007 年以後各任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如需修改,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,行政長官同意,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。」。 在2003年香港政府宣佈將自行立法落實〈基本法〉23條,引發了超過了50萬人的大遊行,從而導致了董建華提前下台。部份香港人追求民主的願望日益強烈,早日落實特首與立法會議員的雙普選遂成為訴求。但在人大釋法後,香港民主進程完全停滯。 2004年底,時為社福界議員的張超雄動議提出就07/08年雙普選,進行「全民公投」,其後梁國雄更提交私人草案。當時親北京報章曾出現文章指摘公投是煽動港獨。被視為「護法」的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振民亦批評公投不符《基本法》。 事態發展 在2009年10月14日香港施政報告未有提出政制雙普選路線圖之前,就爭取雙普選政制改革,較早前社民連已提出有關理念[4][5],起初泛民各黨派對「五區總辭」都顯得抗拒,提出各種原因,指「五區總辭」不可行。 2009年9月,民主黨對方案持開放態度,認為可以研究,公民黨黨魁余若薇更曾質疑有關方案的成效,態度保留。但在黨內集思會後召開記者會,提出先談判-5區補選-23議員總辭的策略;如果5區補選後民意基礎支持泛民,而特首未能於一年內交出普選路線圖,所有泛民名立法會議員將於2011年7月1日集體總辭,不再參加補選,同時要求曾蔭權下台謝罪。[6] 2009年11月19日,社民連及公民黨宣佈合作五區總辭。[7]。司徒華在接受訪問時踢爆在黎智英家中開飯局商議總辭一時,當時陳方安生、李鵬飛、黎智英及李柱銘支持總辭,導致11月25日,民主黨元老李柱銘在香港電台節目中表示,有關五區總辭之事令泛民分裂,呼籲支持者要多「停一停,想一想」。 2009年11月28日,社民連主席黃毓民在理工大學對記者提出「先否決,後公投」言論[8],翌日,蘋果日報頭版報道社民連為團結泛民,改變立場。民主黨黨鞭司徒華贊成黃毓民的提議,認為爭取民主的行動要逐步升級[9]。2009年11月29日,黃毓民解釋[10],「先否決,後總辭」只是一個想法,揶揄民主黨擔心失去政改否決權,而非新建議,並表示將如期12月24日宣布何時總辭。 2009年12月10日,民主黨領導層聯署籲黨員反對總辭[11],成員包括中常委莫兆麟、狄志遠、黃成智、馮煒光、陳樹英,中央委員周錦紹、李建賢、趙忠林、林頌鎧、蔣月蘭、梁淑楨、蔡雨龍。 公投與補選之爭 社民連的口號是「5區總辭,變相公投」,視總辭後的選舉為公投,公民黨的宣言則是 - 先談判,後補選,再總辭[13],其中的補選視為變相公投,而民主黨的張文光認為投票理由複雜,投人投黨較多,投單一議題較少,將投票行為簡化為全民公投,名實不符。 補選/公投議題 社民連提議的是2012雙普選,公民黨則是2017/2020雙普選路線圖。

其他解答:
arrow
arrow

    xvnjc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